李晓玉
发布人:教育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18-03-16   浏览次数:10



姓名:李晓玉

职称:讲师

毕业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

所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博士学位

职务:教师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发表文章:

1.《论中国大学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的困境及过程性路径》发表于《现代大学教育》,2020(4):28-34+110.(CSSCI)

2.《心理忽视与留守儿童错失焦虑的关系: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发表于《中国特殊教育》,2020(08):48-54. (CSSCI)(非第一作者)

3.《中国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的困境及可能性路径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20(9):155-161. CSSCI扩展版)

4.《借鉴西方经验推进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7)56-59. CSSCI扩展版)

5.《借鉴女性主义经验推进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2:60-64. CSSCI扩展版)

6.《论我国课程话语的本土意识》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60-64. CSSCI扩展版)

7.《我国超常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阻力及其超越》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6):54-58. (CSSCI扩展版)

8.《后结构主义视角下我国课程话语的西学东鉴》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7)24-27.(北大核心)

9.《现象学视野下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518:4-6. (北大核心)

10.《课程文本话语理解的转化路径》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533):78-81. (北大核心)

11.《深化校本课程评价的四个转型趋向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606):111-113. (北大核心)

12.《借鉴杜威经验推进我国课程体系的自主建构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6(21):4-6. (北大核心)

13.《智能时代坚守 教学规律变革》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2020-12-24.(报纸)

14.《生态美学的学术盛宴——“后疫情时代的生态美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phil.cssn.cn/zhx/zx_lgsf/202109/t20210907_5357948.shtml2021-09-07.(网络发文)

15.《成就超常教育的“蝴蝶效应”探析发表于《辽宁教育》,201511):39-42.(省级)

16.《我国教学规律研究的特点、主题与未来展望发表于《教育探索》,2021(12):1-7.(省级)

17.《“双减”政策落实:初衷、难点与突破——基于教师意识视角》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待出刊.CSSCI扩展版)

 

获奖情况:

2015年以渤海大学校文科第一名成绩获得2015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4至2015学年度以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名成绩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

2015至2016学年度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015至2016学年度被评为渤海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2016年,硕士毕业论文《我国超常中学生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被评为优秀;

2018年,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八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2019年获哈尔滨师范大学二等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0年获哈尔滨师范大学二等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1年,博士毕业论文《怀特海过程哲学规律思想视域下的教学规律观研究》被评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国内外学术交流:

1.2019年6月15日,参加十六届全国教学论学术年会山西大学主办),并以论我国教学理论话语自主建构的困境及路径——基于过程哲学认识论视角》一文进行发言

2.2019年7月27-28日,参加过程哲学,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生态人的生成”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于大会进行发言。

3.2021年5月21-27日,参加“第十四届克莱蒙生态文明论坛暨第3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并于大会进行发言。

4.20187月,参加“第十三届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课程修满结业;

5.20197月,参加“第14届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14th Sino USPostmodern Summer Academy),修满所有课程并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