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举行第四届本科生学术年会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7-03   浏览次数:28

630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第四届本科生学术年会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隆重举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和全体本科生参加会议。实验教学中心付亮书记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年会。

本届年会共征集论文163篇,由系主任牵头组织评审,共评出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50篇,约占论文总数的36.8%,其中一等奖论文10篇,约占论文总数的7.4%。论文评审标准较高,保证了获奖论文质量。田铁杰书记宣读获奖名单;付亮书记、朴雪涛院长、田铁杰书记、徐涵教授、马焕灵教授、高军博士等出席年会的嘉宾、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为获奖同学颁奖;教师代表、年会论文评委蒋春阳博士、于涛博士就如何写好学术论文做专题指导。

本届论坛增设了外请专家报告环节。付亮书记为年会做关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结合我校和我院近年来“大创”项目申报情况,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内涵、属性、申报技巧和评审标准,对学院师生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理解,进一步开展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具有明确、具体的指导意义。报告从选题立意、论证展开、预期成果到申报评审等多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和方法指导,让学院师生耳目一新,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

本届年会分论坛先期举行。分论坛按专业举行,主要交流一、二等奖优秀论文,主持、点评均由本科生担任,部分专业教师参加并作总评。在分论坛上推荐出教育学专业14级本科生高清晨、心理学专业14级本科生梁佳楠、教育学专业15级本科生曲湾等同学的2篇一等奖优秀论文和一个创新项目做主论坛交流,教育学专业14级本科生姜欣彤,心理学专业14级本科生赵心慧、刘晓丹担任主论坛点评人,主论坛的主持由院学生会主席、教育学专业15级本科生高佳艺担任。

本次年会尝试了海报发表形式。获一等奖的优秀论文通过海报形式在主论坛发表,通过图文并茂的海报展示论文的思路、方法、数据和主要观点。其他论文以论文集形式通过网络交流。

2014年首届学术年会以来,已经举办了四届,积累了一批本科生学术成果,孵化了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在激发专业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检验教学成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曾被评为我校“小学期精品活动”,得到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师生热情参与,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

年会举办四年来,学院坚持“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不断改进形式,提高质量,把年会作为人才培养的创新载体精心打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学院指出,学院的历史基础、学科性质、资源优势、办学特色、发展定位和培养规格都是学术型,在我校专业建设新形势下的“学术拔尖型”、“技能强化型”定位,内在的要求也指向了学术,学术能力是教育科学学院学生的核心能力。学院认为,举行本科生学术年会,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拔尖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检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的需要,是备战 “挑战杯”、“创青春”等专业竞赛的需要,是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需要,也是建设学院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需要。学院强调,学术年会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是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积极探索,是提升本科生学术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院的质量工程、希望工程、“一把手”工程和党员工程。

学院举办本科生学术年会,着眼于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为基本方式,对学生思维、表达等方面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行基本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把在学术年会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这得到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和证明,是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正确运用。学院坚持,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以及学生与教师平等探讨学术问题的权利,这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学院主张,不能因为本科生处在学术兴趣培养和学术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忽略甚至放弃对他们的训练和培养,也不能像苛责一个婴儿不会跑那样,对一个本科生的学术水平求全责备,更不能以本科生学术能力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本科生学术水平有限等为由,进而否定举办本科生学术年会的意义和价值。学院认为,水平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而以什么方式进行培养和训练,是教育问题,是方式方法问题。

过去四年的实践证明,本科生学术年会这一创新举措,根植于学院历史传统,立足于学院办学实际,适应学院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与学院其他培养方式和举措相辅相成,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创新载体。学院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提高质量,积极完善相关机制和办法,继续坚持并持续巩固本科生学术年会这一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成果。在年会主论坛期间,朴院长、田书记为办好下一届学术年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构想,教师代表也为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