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届“学术之星杯”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论坛第三次学术报告成功举办 |
发布人:教育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10 |
2024年12月27日下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一届“学术之星杯”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论坛第三场报告在田家炳教育书院213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场论坛由2024级高等教育学专业吕品、202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赵丽云同学作为主报告人,李晓虹教授、周帆博士、郝爽博士和张欣博士作为报告与谈教师参加了论坛。 第一位报告人赵丽云作了名为《群体生态视角下欺凌保护者的社会情感适应问题》的汇报。她从欺凌与欺凌保护者谈起,首先与我们阐述了相关的概念和定义,并在随后以理论为辅介绍了欺凌保护者的社会情感适应问题的研究现状,之后说明了相关的调节变量,如(师生关系,群体间规范,班级反欺凌规范等),在最后的总结展望中,她列举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点,并举出了相对应的干预策略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赵丽云同学汇报 汇报结束后,周帆博士总结了汇报的内容,对赵丽云同学的汇报予以高度评价,并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影响欺凌保护者后续社会情感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郝爽博士对干预部分提出了指导意见,最好能以欺凌保护者的视角提出干预。张欣博士与汇报人进一步探讨了班级反欺凌规范的作用。 师生讨论互动 第二位报告人吕品作了名为《AIGC技术支持下的智适应教育能否促进大学生学习?--基于国内外36项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的汇报。她首先介绍智适应教育、AIGC技术的定义,引出目前亟待解决的争议:学界对AIGC基础支持下的智适应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意见,接下来介绍此次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工具和一系列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参数,最后从具体维度、应用场域、学习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相关研究结论。 吕品同学汇报 汇报结束后,李晓虹教授对本次报告的选题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元分析方法对教育领域的研究有一定价值,指出元分析方法在教育领域存在较大空间。郝爽博士就汇报内容、研究方法、选题等角度给予充分肯定。张欣博士从促进大学生学习效果角度出发,指出相应问题与汇报人展开交流,也引起在场学生深入思考。周帆博士对结果的解释部分提供了一些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并再次强调了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意义。 师生讨论互动 本次报告是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届“学术之星杯”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论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最后一次报告,汇报结束之后,几位老师代表学院向优秀报告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教师向优秀报告人颁发荣誉证书 报告的最后,周帆老师对本学期“学术之星杯”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同学们的积极参加表示感谢,对活动中同学们展现出来的学术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进行赞赏,并重申本论坛作为一个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目的是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术交流,最后表达了对下学期汇报的期待。 撰稿:南明泽 初审:周帆 二审:王江洋 终审:张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