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
Higher Education
(040106)
一、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等教育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拔尖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注重奠定硕士研究生的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现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毕业生应具有独立从事高等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学和管理的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
1.专业伦理的要求 :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祖国和整个人类世界充满责任感,具备道德识别和判断能力;对高等教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专业工作中有自我奉献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具有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专业知识的要求:
掌握高等教育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
3.专业能力的要求:
具有独立承担一门高等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学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高等教育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二、学制、学分与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6年,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至少修56学分。培养方式采取读书、讨论、授课、教育和教学实践等诸多形式。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为: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2.高等教育管理
3.国际高等教育比较
4.院校研究
四、课程设置及修业要求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以75分为及格,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研究方向课;非学位课程以60分为及格,包括非学位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至少修1门,多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专业选修课、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学生需补修所学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门不计学分)。课程考核按照《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与成绩管理规定》执行。课程设置详见“培养计划一览表”。
五、实践环节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包括如下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在第三学期,研究生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根据研究方向,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毕业(学位)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并写出选题报告。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研究生需听取至少10场学术报告,公开作至少1场学术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3.实践教学(2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是教学实践也可以是社会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暂行规定》执行。
六、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各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课程学习情况、学术活动情况、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执行。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可以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相应硕士学位。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沈阳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八、专业文献目录
(一)专业著作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M],1987.
[5]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6]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中译本)[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7]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8]谢安邦.比较高等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邓晓春、刘国瑞.高等教育管理学[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11]冒荣.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3]朴雪涛.现代性与大学—转型期间大学制度的变迁[M].人民出版社,2012.
[14]于富增.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中译本)[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6]张德祥、周润智.高等教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7]吴刚.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8]王培根.高等教育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9]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0]廖叔俊.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问题[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1]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2]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中译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4]袁振国.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二)专业期刊
1.《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教育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3.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
4.《中国高等教育》,教育部
5.《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教学会
6.《江苏高教》,江苏高教学会
7.《高教探索》,华南师范大学
8.《黑龙江高教研究》,黑龙江教育研究院
9.《现代教育管理》,辽宁教育研究院、
10.《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
1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
12.《复旦教育论坛》,复旦大学
九、培养计划一览表
培养单位 | 教育科学学院 | 专业 | 高等教育学 | 最低学分:56 | |||||||
研究方向 |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2.高等教育管理 3.国际高等教育比较 4.院校研究 | ||||||||||
课程类型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修业 要求 | |||||
学 位 课 程 | 学位 公共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 | ||||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考试 | 任选一门 | ||||||
英语/日语/俄语 | 6 | 108 | 1、2 | 考试 | 必修 | ||||||
学位 基础 课 | 教育基本理论 | 3 | 54 | 1 | 考试 | 必修,3门10学分 | |||||
教育科研方法 | 4 | 72 | 1 | 考试 | |||||||
高等教育原理 | 3 | 54 | 2 | 考试 | |||||||
研究 方向 课 | 院校研究概论 | 3 | 54 | 4 | 考查 | 必修,6门18学分 | |||||
高等教育管理学 | 3 | 54 | 3 | 考查 | |||||||
比较高等教育学 | 3 | 54 | 3 | 考查 | |||||||
西方高等教育史 | 3 | 54 | 3 | 考查 | |||||||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 3 | 54 | 2 | 考查 | |||||||
教师教育研究专题 | 3 | 54 | 2 | 考查 | |||||||
非 学 位 课 程 | 非学 位必 修课 | 专业外语 | 2 | 36 | 2 | 考试 | 必修,2门4学分 | ||||
SPSS | 2 | 36 | 2 | 考试 | |||||||
公共选修 | 查看当季课程表 | 2 | 36 |
| 考查 | 任选一门 | |||||
专业选修课 | 高等教育评估理论 | 3 | 54 | 4 | 考查 | 至少修3门,至少修9学分 | |||||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 3 | 54 | 4 | 考查 | |||||||
高等教育经济学 | 3 | 54 | 3 | 考查 | |||||||
当代西方高等教育思想 | 3 | 54 | 3 | 考查 | |||||||
大学德育论 | 3 | 54 | 4 | 考查 | |||||||
高等教育政策专题研究 | 3 | 54 | 2 | 考查 | |||||||
国际高等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 3 | 54 | 2 | 考查 | |||||||
补修 课程 | 普通心理学 | 0 |
| 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随本科生上课 |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者必修 | ||||||
中国教育史 | 0 |
| |||||||||
实践 环节 | 开题报告 | 1 |
| 4 | 答辩 | 必修 | |||||
学术活动 | 1 |
| 1-6 | 考查 | 必修 | ||||||
实践教学 | 2 |
| 1-6 | 考查 | 必修 | ||||||
论文 | 毕业(学位)论文 | 0 |
| 5-6 | 答辩 | 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