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做《课程理论演进中的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学术报告
发布人:教育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126

516日,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受邀来我校参加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并于16日下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213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们做了一场题为《课程理论演进中的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迟艳杰教授主持。



郭元祥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发展过程……是发展主体在缔结与现实世界的实践关系与价值关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我作为人的社会本质,并能动地理解世界、参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外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切存在,是人认识或意识反映的对象,是人生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总和。而这样的客观世界,唯有进入人的生活,并基于个体的体验,与人的现实生活构筑起实践关系,才有生命意义。对此马克思主义已指出,客观世界是人的生成与解放的全部社会历史条件,但它不是无声无息地外在于人的生成与解放的过程,而是通过主体能动的认识与反映,现实地进入人的生成与解放过程的。郭元祥教授认为,这一观点不仅确认了主体与现实世界的实践关系,而且确证了现实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郭元祥教授认为,现实世界为学习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环境和真实情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可感、可体验的对象,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参与世界的实践载体。它不仅丰富了人的脑反映活动,还优化了人脑本身,更丰富了人的生命体验。

除了世界观问题,郭元祥教授指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还涉及一系列知识论或者说认识论问题,它们包括:知识的本质问题、知识属性与特征问题、知识的结构与功能问题;知识的来源问题、知识的条件问题;知识的价值问题、知识的选择问题;知识的生产分配问题、知识的控制问题;知识的加工编码问题、知识的传授方式问题,以及作为前提问题的知识的可教性问题。

郭元祥教授认为,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应着力缔结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实践关系,构造实践学习形态,实现符号学习向现实世界理解的学习进阶,单层知识理解向知识结构化的学习进阶,知识结构化向知识观念化的学习进阶,知识观念化向知识活态化的学习进阶,最后实现知与行的合一。



郭元祥教授的报告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在提问环节,多名师生就报告中的相关内容与郭元祥教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报告活动结束时,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都期待还能有机会与郭元祥教授进一步交流相关学术问题。